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集团
数字前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数字前沿
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媒体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西安举办
作者:   来源:中国出版网   发布时间:2019-08-02   阅读次数:【

  7月28日上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陕西省委宣传部、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西安西部出版物交易中心承办,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支持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重点活动之一——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媒体发展与合作论坛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程宁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出席论坛并讲话。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中国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等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范军主持。   

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媒体发展与合作论坛会场   

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媒体发展与合作论坛会场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 

  柳斌杰表示,出版业近年来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实现了技术、内容、渠道、业态、资本的融合,表现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加速内容融合步伐,“一次创作出版、多次开发应用”的内容融合局面基本形成。此外,伴随“移动互联网+出版”的快速发展,推动实体书店形成“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融合,促进出版业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种业态融合。与此同时,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也以各种形式加速在出版领域的融合共同开拓新业态。    针对融合发展依然存在的体制障碍、观念滞后、配套措施不足、人才储备不够、创新能力较弱、资源技术分割等问题,柳斌杰提出下一步要从六个方面进行攻坚克难。一是体制融合,通过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二是技术融合,通过技术研发,推动出版和智能出版业态发展。三是内容融合,通过内容创新,把优质内容渗透到各种传播平台之中。四是渠道融合,通过渠道建设,提升出版业的内容质量和传播能力。五是市场融合,通过加强合作,为人民群众阅读优秀作品创造更多平台。六是模式融合,通过精选内容数据,提升出版业知识服务能力。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程宁博 

  程宁博表示作为文化阵地的重要领域,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载体,出版业肩负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使命任务。围绕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媒体发展与合作这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他提出,伴随出版业一系列新型出版模式飞速发展,传统出版业的分工和布局受到了一定冲击,急需重新思考自身角色和功能定位,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因此传统出版和新兴媒体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融合,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 

  魏玉山表示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出版传媒业提出的一项紧迫、重要的战略任务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热切期盼是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融合发展的规律。他指出,出版业要实现较快发展,必须寻找新动能、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目前来看,融合发展就是新动能。把握住融合发展的规律才不至于为融合融合,或者在融合中失去主导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中宣部直属的新闻出版专业研究机构,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发展的大潮,在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举行了多场论坛活动。8月21——25日BIBF期间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展示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做法、新案例、新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沟通和交流平台,为行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也欢迎大家参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范军 

  论坛以“融合引领发展 智慧连接未来”为主题,围绕数字时代出版业融合发展、智慧创新,编印发一体化等内容进行交流与讨论。陕西奥达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省书业商会会长王发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沈浩,咪咕数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丛刚四位嘉宾,围绕编印发一体化,出版与知识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融合,人工智能赋能数字阅读等角度展开深入研讨。   

陕西奥达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省书业商会会长王发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沈浩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丛刚 

  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伟,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非国有书业委员会主任、五洲世纪集团董事长徐登权,西安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会长、陕西嘉汇汉唐图书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代伟以及来自全国出版单位、期刊单位、发行企业、数字技术服务商、民营书业等单位的四百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