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集团
教育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教育资讯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王延觉司长在2013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   来源: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    发布时间:2013-09-30   阅读次数:【

                     (2013年5月7日)

今天就两个问题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

     一、关于“三通两平台”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其概念大家都比较清楚了,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但具体内容还需进一步强调。

    “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实质内容有两个,一是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条件,二是基本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所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从建设角度讲是要完成两项任务,为学校提供宽带接入条件和在学校内部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什么是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一是为学校建设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二是为教师提供一套基本的软件工具和教学资源,三是一定比例的教师配有计算机并且经过培训能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授课。

    宽带网络接入条件的建设方式是“政府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学校持续使用”。很多省(区、市)已经这样做了。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整体规划、整体要求和政策指导,并和电信运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电信运营企业为学校建设并提供优惠的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学校按协议付费使用。校内的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应该由政府资助学校完成,中央财政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支持的手段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里增加内容和投资。“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覆盖乡镇及乡镇以上的所有校舍条件允许的中小学校。要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现在的关键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拿出整体推进方案。要调研清楚有多少学校已经基本建成了,还有多少学校需要建设。对需要建设的学校要分成四类做好统计:第一类是建有多媒体教室但没有上网条件的,计算还差多少网络设施需要补齐;第二类是具备上网条件但没有多媒体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数量不够的,计算还差多少教室需要安装多媒体设备;第三类是网络条件和多媒体教室都没有的;第四类是校舍条件太差,目前不具备安装信息化设备条件的。各地要在调研统计、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拿出一个到2015年的整体建设推进计划,报到教育部汇总成为总体推进方案,以便和财政部协商落实支持方式和经费。希望电教馆系统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把这件事做好。

    “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不同的应用模式,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优质资源班班通”还应重点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专递课堂”是指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名师课堂”是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名校网络课堂”是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优质资源班班通”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产生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就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引起各地足够的重视。不能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简单理解成在资源网站开通实名注册的个人空间。“网络学习空间”首先应该是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师、学生、家长为服务对象的一个网络化的社交平台,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其次应该是一个使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服务平台,平台主动推送资源的功能帮助教师依托空间快捷地获取合适的资源,平台容易使用的开发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再次还应该是一个具有汇聚优质资源能力的平台,起到“资源超市”的作用,为各类资源提供者提供高效的资源交易服务,使教师和学生有更丰富的优质资源可用。最后还应该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平台的机构空间帮助助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所有的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统计教师利用网络从事教学活动的频率、效果和教师内生的、自己创造的课件资源的数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统计分析,为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网上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条件支撑。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设计。要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从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基本平台,建成一个实名制的、组织化的、可控可管的体系,为所有想在网上进行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的教师提供一个网络阵地,逐步形成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所以我们强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要整校推进,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要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优质资源服务和空间建设服务必须是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教育部门来讲,主要是一个组织应用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建设问题。平台的建设一定要贯彻“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必须依托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提供并持续改进网络空间服务。教育部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组织、推动应用和相应的政策机制建立上,广大师生真正应用起来,网络学习空间就会越做越好,为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促进教育公平发挥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现在看来,“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该是一个运用云计算技术构成的覆盖全国的、多级分布的、互联互通的、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的云服务体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网络学习空间”既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组成“细胞”,又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全国师生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班级集体空间”、“主题资源空间”、“名师空间”、“大师工作室”、“机构管理空间”等各种空间应用模式,再加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资源中心,共同构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逐步形成统一的基础逻辑架构,使各地的服务平台及网络学习空间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以保证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广泛共享。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大型电信企业提供的计算、存储与通讯等基础设施能力,依托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共同开发服务管理平台,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规模化的运行体系;汇聚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创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互补的服务模式,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集约化,实现最广泛的资源汇聚共享和最低成本的网络服务。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首期目标,是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平台建设的基本构思是“两级建设,五级应用”,通过应用系统收集和汇总数据。今、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办学条件三个系列的数据通过应用系统完整地建立国家数据库。“两级建设”,就是建设中央和省两级教育管理数据中心。“五级应用”就是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开发中央、省、地(市)、县、学校五级应用系统,部署在中央和省两级数据中心,各省通过省级数据中心为所属地(市)、县、学校提供应用服务。通过统一开发的应用系统形成动态、准确的数据,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为地方应用提供服务。

二、关于电教系统转型发展的建议

电教系统在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历史性的贡献。但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任务要求、组织方式以及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电教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强调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是应用导向,一个是机制创新。过去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建设,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电教系统一直是推进建设和承担建设任务的主体。现在在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级市、甚至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由于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已经形成,工作重心必须从建设转向推动应用,转向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条件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当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还有很重的建设任务。但推动应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即使建设任务相对较重的地方,也要贯彻应用导向的理念。不在应用上下功夫,就会造成投入设施的浪费,发挥不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革命性的影响。应用的主体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部门,要推进应用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电教系统要逐步从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转变为为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主体,不然就会使建设和应用成为“两张皮”。所以,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应用导向;而要真正做到应用导向,则要求我们的工作方式、支撑教育信息化的政策环境、制度安排都要发生变化,这就是制度创新。对电教系统来说,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有成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实现转型发展,形成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的工作思路、工作职能和工作模式。我想至少有四个方面应该认真考虑。

(一)电教系统应该成为组织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系统

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和丰富的、优质的、不断创新并持续更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推动应用的两大基础。而丰富的、优质的、不断创新并持续更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必须通过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政府提供公益性、基础性资源,并引导、鼓励企业、教师和相关组织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不断优化和持续更新。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靠政府以项目方式由电教系统开发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传统方式是建不成真正的优质资源、满足不了资源建设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转换思路,按照“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机制创新的要求来考虑电教系统的职能定位,把电教系统从资源开发建设的角色转变成组织引导资源建设的角色。

要实现“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至少需要建立以下三个机制:一要建立对资源市场的引导、监管、准入机制;二要建立对各类资源开发主体择优奖励和优质资源推荐使用的机制;三要建立资源使用者自主选择和购买资源的机制。电教系统应该把以下几件事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第一,做好资源建设的引导。首先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各类资源的形态、功能及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资源建设的指导性规划并不定期发布短缺资源引导性指南,指导各类主体参与资源建设并不断丰富资源内容;其次是组织开发好基础性、公益性资源,为推动应用提供最基本的支撑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第二,形成代表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和推荐体系。这是适应下一步发展的新的能力建设。应该努力培养建设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教育教学的评价专家队伍,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公平的分级推荐制度。对进入市场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估分级、择优推荐,引导资源建设市场有序发展。第三,形成对资源建设者择优奖励、鼓励发展的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第四,努力推进财政投入方式的变化,逐步提高学校、教师购买网络服务和资源服务的能力,建立资源使用者自主购买的机制,真正形成资源应用的市场。只要我们坚持做好这四点并努力争取财政支持,就会基本形成电教系统组织教育资源建设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模式。

(二)电教系统应该成为推进资源共享和服务的系统

推进资源共享和服务主要要做好两项工作、形成两种机制。

一是统筹协调、组织建设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平台建设运行机制。首先是要处理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关系。我们强调 “教育资源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是因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我们以前建设的“资源中心”或“资源服务网站”既有联系,又不一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有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服务的所有功能,要能为跨校、跨地区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要能持续不断地聚集和主动推送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的服务能力是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这样一个服务平台要求持续地改进以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不断地满足应用提出的要求,所以一定要借助企业的力量去做,和企业共同建设运营。传统的“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基本上是一个网站的概念,主动服务的功能不强,但有很强的公益性质。由于各地都有自己版本的教材,所以各地尤其是省级都应该建设好自己的资源中心,用丰富的公益性资源来支撑平台的服务。对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而言,公益性的“教育资源中心”是一个特殊的资源服务提供商。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机制,以形成公益性和市场化互补的建设运行机制。其次是要处理好多级建设和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关系。“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定是一个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云服务系统,但云计算最大的优势是集约化、是最大限度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建设“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如果省里要建,市里要建,县里也要建,那就不是云平台了。多级是为了调动更多的积极性,层级太多又形成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信息化下一阶段最重要的依托。在当前分割的体制下,如何逐步建成一个多元化的、多层次的、互通互联的、统一的云平台,需要突破和创新很多机制。电教系统应该认真讨论、认真琢磨。

二是推进资源共享与应用,探索形成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机制。要在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地区,集中精力抓一批骨干学校、抓一批骨干教师、抓一批骨干课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探索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比如怎么把教育技术应用到课堂上,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师生互动的状态;如何办好跨校的同步课堂,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组织地去探索、去实践,及时发现好的应用模式,有意识的去总结、宣传、推广,逐步形成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工作机制。

(三)电教系统应该成为组织教育技术培训的系统

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除了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和丰富优质的资源服务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持续培训就是推进应用、实现融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教育部已有把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纳入对教师职业资质考核的计划。电教系统完全有能力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形成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体系。要着力建设培训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组织形式,研究资质等级标准并推行资质等级考试。逐步建设系列课程、建立培训网络并形成品牌,成为全国信誉最好、质量最高的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形成新时期电教系统的重要职能。

(四)电教系统应该成为指导信息化建设和组织运维服务的系统

随着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的建成和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深入的应用,教学活动将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设施的依赖,信息技术设施的完好和适用也就必然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支撑条件。如何保障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完好性和适用性,是教育改革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电教系统一要抓紧探索建立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充分组织相关力量、能有效运行、高效服务的区域性的信息化教学设施运行维护体系;二要按照应用导向的整体要求,形成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对设备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的统筹把握能力,指导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这两件事,既要有组织结构的设计,又要有运行机制的创新,还要有基本技术能力的支撑。这也应该成为新时期电教系统又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 

今天借全国电教馆长会议的机会,给大家介绍了“三通工程”的总体要求,对电教系统的转型发展提了四点建议。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三通两平台”的建设要求和机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四点建议都是必须有人去做的工作。电教系统有完整的组织结构,有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经验和传统,应该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挑战,做好顶层设计、调整职能定位、明确操作路径和实施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努力占位争先。让曾经和现在都为教育信息化做出很大贡献的电教系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