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集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高考作文被吐槽,促发出版拓思路
作者:徐潇然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发布时间:2015-06-11   阅读次数:【

  随着6月7日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各地作文题目遭遇全民热议,各种“微作文”,读来让人或深思、或捧腹。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作文题,如新课标全国一卷“一位孩子对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的行为报了警,请以此为话题写一封信”;北京卷“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等。高考作文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引导全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关切。语文教育又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话题,各类议论针对教材编写、文章选用、教学方法、如何应试等多种方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发现目前的语文教育方面的图书属于出版升温板块,但该类书仿佛迷路一般,要么偏向政治,要么偏向人文。不知为什么,出版人似乎连语文究竟是什么都忘记了。如一位作者所言,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大事,最后就是多读和多写;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小事,关乎人的精神成长。诚如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编辑李梦芸所说,很多出版人都在努力推动教育与文化迈向更有效、更系统全面、更人性化、更具长远眼光的方向,相信也这会令更多人出版人共同努力。

  教师经验访谈出新成效

  现在诸多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是发现当下语文课程的新意和问题、发现应当继承的传统以及真正的教学方式。教师访谈为语文教师开拓视野,也提供启示。从我国台湾引进的相关书籍促进两岸文化融合,亦可作为借鉴。

  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从我国台湾原版引进,由台海出版社推出台湾语文教育界备受推崇的林淑芬、杨晓菁、李琼云、高诗佳、曾家麒、凌性杰等顶级名师所著的“我在台湾教语文”系列图书——上市就引起较大反响,上市半个月平均单品种发行1.5万册。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同样好评颇多,该书汇集了钱理群、于永正、陈平原、赵园、魏书生、李镇西等20多位在中国文化、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等方面颇有研究的名家、名师有关语文教学与阅读的访谈。

  据悉,“我在台湾教语文”系列中可以发现,台湾的语文老师们在不仅教孩子阅读、写作、欣赏生命,更是在拼尽全力帮孩子们获得独到视角、丰富感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及最重要的脱俗价值观。

  编辑李梦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台湾语文教育对孩子的整个人生有更多考虑,他们更愿意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孩子们使用前人的智慧来关注自我,学会生活。“我在台湾教语文”系列图书的制作就是从引导孩子使用传统文化出发,旨在帮助孩子们用中华传统智慧建设出更高质量的日常生活,并坚决拒绝用传统文化来限制和禁锢孩子。台湾的语文老师们不仅教孩子阅读、写作、欣赏生命,更是在拼尽全力帮孩子们获得独到视角、丰富感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及最重要的脱俗价值观。他们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更高精神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并呵护孩子们离开校园后的人生。

  《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作者李节表示,这些年,教育界从上到下都在提教师专业化发展。“专业”二字让人联想到“专家”,“专家”又让人联想到“杂家”。语文教师宜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和兴趣爱好,逐渐区分出自己的专精之书和涉猎之书。

  在语文教学中,多读、多写常常演化成做题的应试训练,读的不知是何人的八股文章,读起来总牵挂着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因此,只有忘记学语文的功利目的,才有助于我们看清语文学习中阅读的意义。

  语文教学改革拓新思路

  如今的大部分语文课堂上,教师讲授仍占用大部分时间。教师备课前,参考最多的是名师教案,而该类书也成为出版新方向。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学的智慧》、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语文课堂反思》涉及了语文教学课程的方方面面,从而给语文教师带来诸多启示。

  余映潮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和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解读了“好课”的主要特点,并结合课堂教学案例阐释了“好课”设计的八个方面的要求:一、充分有效利用课文,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二、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三、关注语言训练,关注能力训练;四是得体得法,体现文体特征和浓厚的语文味;五、思路清晰、提问简洁;六、内容集中深入、学生集体训练;七、注重细化角度,注重优化方法;八、讲求教师素养,体现教学艺术。他认为,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并认真努力地坚持实践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探求简明、实用、高效、雅致的课堂教学细节设计,祈盼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走进每一位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祈盼我们的学生能够在灵动的有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智慧》的相关编辑表示,在该书中,作者不只是对自己语文教育教学的观点、思考和经验加以总结,而且对于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问题也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作为一本语文教育教学的著作,语文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理所当然是该书的重点,但该书并没停留在此,而是充分挖掘了语文的多重教育功能。

  传统文化回归生新热点

  语文教育兴起一股“国学热”,推崇者认为增加“国学”内容、让学生“读经”可祛中小学语文学习低效之弊,且有助于拯救世道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后,语文教材中大量恢复古代诗词经典,到生意火爆的各种“国学学校”“女学学校”,再到文化名人们对现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声讨,如“《弟子规》是精神雾霾”这一观点引发的网络大讨论等。

  中华书局引进我国台湾地区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版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在全国多个省份的30所中学进行试点推广。

  据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透露,该社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所占比重将由过去的约25%提高至35%。对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比重的提高,社会上一直都有各种疑虑。而大部分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设计和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大由之》一书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章启群表示,语文教师应当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看书宜杂,知识面宜宽广,理想的语文教师应当有较为全面的文史哲知识素养。特级教师程翔谈到,语文教师应该朝着文化人的方向发展自己,因为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一个语文教师给学生的影响,固然有语文基础知识的影响,同时也有文化的影响,这是基于对语文教师职业特点的认识而言的。特级教师严华银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也倾向于文化层面。他说:“成百上千首古诗在我的血脉间慢慢积淀,形成文化基因,成为我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重要资本。”

  语文教学的探索没有终点,一直都在进行中。除了教育界人士之外,很多作者都参与其中。叶开便是探索者之一,由叶开编写、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引发热议。叶开表示,现在的语文教育局限了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而他理解的“语文”,应该把文史哲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去。